守护古镇水乡 共迎无“疫”盛夏
2022/5/7
在青浦的最西边,有着一个古老而宁静的江南小镇,他的名字叫金泽。
自宋元以来,古镇金泽最突出的是以“桥庙文化”,两条老街“上塘街”和“下塘街”两岸相对,驳岸沿河而筑,枕河民居粉墙黛瓦,老街曲径通幽、河道蜿蜒、古桥卧波,宛若彩虹,被称为“江南第一桥乡”,堪称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
但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古镇的桥,也不是古镇的街,而是生活、工作在这座古镇上的青浦供水人。
坚守岗位 保障供水安全
金姚村和商榻社区位于金泽镇北部,毗邻淀山湖风景区,是青浦自来水公司金姚泵站和商榻泵站所在地。
两座泵站虽然地方不大,却分别肩负着金泽和商榻地区的供水保障重任。疫情爆发后,公司实行厂区封闭式管理。姚健康、徐林泉、吴广秋、包龙福等8名同志积极报名,主动承担起了两座泵站封闭期的运行工作。
连续一个多月,他们工作、生活在厂区内,不仅要时刻关注泵房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保障区域内的正常供水,还要对场站内的抢修物资进行盘点,定期对泵房以及场站进行大扫除,保持办公场所以及场站的整洁。累了,他们就在办公室铺个地铺打个盹;饿了,就简单烧两个菜对付两口。而面对封闭期的一再延长,他们克服种种困难、顶住压力,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未曾放松。甚至在公司询问他们是否需要替换时,都表示没有困难,愿意继续封闭驻厂,减少人员流动,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带好队伍 打造保供排头兵
俞文军是金泽供水站负责人。照理说,他应该留在厂内指导厂区工作开展。但考虑到封闭期间有许多外部事物需要他去处理,物资保障也需要他去牵头和落实,这些工作在厂内都无法开展,所以衡量再三后,他选择了远程居家办公。
人虽然不在站内,但他的心却时时刻刻与供水站连在一起。每天,他都会与站内员工通电话,问一下设备是否运行正常、了解一下突发爆管处理情况、听一下厂区疫情防控情况。
有一次,一名驻厂人员电话联系俞文军,反映封闭时间久了,有点烦闷和焦躁,家里人也不断催促,希望他能回家照顾,心里压力很大。俞文军一边在电话中安抚职工情绪,用各种抗疫英雄的事例给他鼓劲打气,告诉他坚守供水一线,你就是抗疫的英雄。另一方面,他积极通过公司工会联系到了职工家属,向他们说明情况,征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并从自己家中拿出水果、蔬菜等物资送给他们,缓解了家属的紧张情绪,解决了驻厂人员的后顾之忧。
做好表率 共筑疫情防线
周旻旸是金泽供水站内最年轻的一员。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他主动至所在街道居委报道,协助居委会做好核酸检测、抗原发放和物资配送等志愿工作。
每次核酸检测时,周旻旸都会被安排到居民扫码登记工作这个岗位上。几次下来,周旻旸针对PDA仪器不能在强光下使用的弊端,自己用纸板箱制作了一个“扫码”神器,大大的缓解了因光线太亮导致的扫码困难。
而在改用核酸码后,他又第一时间在自己手机上安装了扫码程序,学习掌握了系统使用操作方法,确保了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每次外场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其他志愿者可以回家休息后,他都会主动留下来,与医生、村委干部一起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进行上门扫码采样,为社区防疫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金泽其实就像是青浦的缩影,古老而深邃、恬静又温婉。可爱的金泽供水人其实也代表着成百上千的青浦供水行业工作者。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壮志凌云的口号,有的只是一位位扎根一线的供水卫士和一个个默默奉献的抗疫志愿者。但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可爱的青浦供水人,才能保障我们的城市运转正常,才能让一线抗疫人员回家后有水洗澡、有水做饭。虽然疫情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暂时按下了暂停键,但青浦供水人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家乡必将重新恢复往日的生机。
春寒正逐渐消散,盛夏即将来临,愿疫情早日散去,愿所有美好如约而至。
上海青浦自来水有限公司
2022年5月6日